陶喆的《普通朋友》想必许多同学都已耳熟能详了。
然而这首除了好听以外,它其中包含的和声知识同样值得我们学习。
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分析分析吧。

主歌——调式互换
根据调式的规律,我们可以知道大调的音程规律是:全全半全全全半(1234567)小调的音程规律是:全半全全半全全(12b345b6b7)调式互换,最常用的就是平行大小调。比如在C大调的歌曲里面,我们偶尔可以加入一些C小调的和弦。陶喆的普通朋友使用的F大调,这里我先把F大调和F小调的和弦列出来,方便大家对照着看。

接下来我们看看主歌的和弦进行:

普通朋友是F大调,前两句的走向是1414,1425,大调4级应该是大三和弦Bb,这里却使用Bbm,是借用了小调的和弦。为什么要这么用呢?
我们知道,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唯一的区别在与三音。

那我们可以大胆猜测:是不是因为旋律里面用到了Bbm的三音b6呢?
这个时候,我们就要看回旋律音了。

通过上面的简谱,我们可以看到旋律主要落在4, 也就是Bbm 4级的根音4,并没有唱到4级的三音b6。意味着,这个小三和弦Bbm,即使换成大三和弦Bb,和弦也不会跟旋律打架,所以完全没有问题。这时同学们或许又会有疑问:既然Bbm、Bb都可以用,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去用Bbm呢?
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线条!
如果用Bb和弦,那么从Bb和弦(组成音为Bb D F)到F和弦,是从D到C(组成音为F A C ),D与C相差一个全音,
把Bb和弦变成Bbm和弦(组成音为Bb Db F)就创造出了【Db到C】的半音线条,在听感上半音线条是会更流畅好听的。

除此之外4级小三和弦会产生一些离调的味道,从而使得歌曲更“出乎意料”,不会流于俗套。

副歌——大调小调混用
在这部分,我们首先要知道F大调和D小调互为关系小调,就是双胞胎哥哥和弟弟。在Chorus这里,依然是在F大调内走1325,第二遍的1325利用Walking base 根音下行,A(3级)—G#(b3级)—G(2级),丰富了听觉。

重点是Bridge这里,出现了属和弦A7,A7是D小调的5级属七和弦,所以Bridge这里用的是关系小调——D小调的251,Edim—A7—Dm


同时,Dm7-G7可以看做是一个捆绑,R&B非常喜欢在minor和弦之后用一个4度关系的属和弦,制造一个2-5的和声进行。

〖普通朋友〗的全曲——满满的251

回看这一整首歌,我们看到和声走向上,出现了多次2-5,或者2-5-1。这其实是现代音乐里面非常常见的碎片化和声套路。
为什么251那么好听呢?Neo老师说:“就是半音线条。”

比如我们图第一小节,常见的C大调里面的251就是Dm7-G7-Cmaj7,拆开组成音就是:

在这样的和弦进行中,相邻的和弦不仅有共同的组成音4和5,还出现了2次半音解决的过程,〖1到7〗,〖4到3〗,所以听起来尤其悦耳,不突兀。
在A小调里面同理,251就是Bm7-5—E7—Am7,拆开组成音,也是有共同因7和3,也能找到半音下行,〖6到5#到5〗。
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田立仁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